備受矚目的珠港澳大橋前期工作終于取得重大突破。廣東省常務副省長湯炳權在廣東省“兩會”期間表示,造價高達310億元的港珠澳大橋主橋融資將采取國際招標,口岸設施和引橋建設費用將由粵港澳三方各自負責。不少國際大財團表示有興趣參與大橋建設。
經過兩年多的磋商,興建珠港澳大橋的25個主要議題已完成了23個。剩下的兩個問題——口岸設置模式和投融資方案拖了一年多時間。
融資額減引外資財團爭搶
珠港澳大橋建設中最棘手的問題——投融資方案塵埃落定。在此前的珠港澳大橋專責小組會議上,協(xié)調小組曾就融資提出五套方案,各有利弊。其中方案四要求主橋項目采用國際公開招標方式選擇投資人,而對投資人性質則無任何要求。在確定投資人后,由投資者負責組建項目公司,收費經營,且政府給予一定政策支持或補貼。而該套方案經討論,對所有投資者最為公平,理論上也有利于選擇最優(yōu)的投資者。湯炳權于2月3日透露的最新消息是,有關方面有鑒于主橋部分融資近期受到外國資金關注,而選擇招標者入圍原則是“越寬越好”,因此不排除外資財團會參與競標中來。
由于大橋投資原本預算500億元以上,僅靠行車收費是很難回收成本或產生利潤的,而且三地政府各自負責口岸建設,大橋采用“三地三檢”模式,即不需要另建人工島,所以粵港澳三方達成共識,將龐大的工程耗費分拆予三方政府共同負擔,分擔造價成本;而將最主要的、預算耗資310億的主橋部分推向市場招標。目前,專家小組正抓緊論證最后的方案,方案經粵港澳三方確認后,將遞交中央政府審批。湯炳權指出,新的投融資方案將投融資額由500多億減至310億,吸引力大增。近期不少國際大財團,乃至英、法等國駐穗大使、駐穗總領事都表達有興趣參與大橋建設。
另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在大橋前期研究階段,僅是海底隧道融資部分,已有100余家國內外金融機構向協(xié)調小組進行咨詢和接洽。
國際招標考驗政府管治水平
不過,在此前的珠港澳大橋專責小組會議上,協(xié)調小組曾認為國際招標在操作上存有困難:首先,國際招標對政府管治水平要求很高,而大橋項目本身極復雜,又涉及三地,實際很難做到;其次,當項目具有一定特殊性(如技術特別復雜、投資規(guī)模很大等),而符合投標資格的投標人實際能力又有限時,由于公開招標的競爭程度較高,中標率過低,反而使真正的戰(zhàn)略投資者放棄或抬高報價,產生報價過高、招標結果不理想等現象;再者,國際公開招標的選擇和監(jiān)督成本較高,不利于降低工程造價,對于本項目而言意味著可能進一步增加政府補貼。
年內或可局部動工
湯炳權表示,廣東方面希望大橋啟動越快越好,在尊重科學、尊重經濟規(guī)律、科學論證的基礎上,盡快報批,盡快動工。至于開工時間,“目前尙無時間表”。
廣東省發(fā)改委主任陳善如3日也表示,由于環(huán)境評估等工作還需要進行一段時間,珠港澳大橋現在仍無法進行施工設計,即便今年動工也只能局部動工,難以全面動工。
而記者發(fā)現,廣東省省長黃華華2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及深入推進大珠三角和泛珠區(qū)域合作時,表述的字眼是2007年將“抓好珠港澳大橋等跨境大型基礎設施的建設或前期工作”,而非以往的“爭取動工”等被動式措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