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穿黃隧洞的貫通,標志著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過黃河的咽喉被打通。工程建成后,將實現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qū),同時具備向河北省東部、天津市應急供水的條件。
當日,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隧洞工程順利貫通。該工程位于山東省東平縣和東阿縣境內、黃河下游中段,主體工程全長長7.87公里,總投資6.13億元。
3月25日10時40分左右,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位山穿黃隧洞北口,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爆破聲從黃河南岸傳來,南水北調東線穿黃隧洞工程順利貫通。在不遠的將來,長江水將從這里穿越黃河,源源不斷地輸送到魯北、冀東和天津。
3月25日,施工人員進入已經貫通的南水北調東線穿黃河隧洞
此次貫通的穿黃隧洞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中穿黃河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隧洞位于黃河河床以下70米處,全長585.38米,隧洞直徑7.5米。整個工程開挖土石方超過9萬立方米,消耗混凝土1.17萬立方米,鋼筋513.4噸。據了解,早在1986年,該工程就已經開始了勘探試驗洞建設,到2007年12月底正式開工。
工程縱剖面示意圖
負責施工的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之所以選擇在東阿縣位山穿黃,是因為此處河床窄、基巖面較高、圍巖成洞條件好。同時,在此施工不會改變黃河現狀,不影響黃河行洪、排凌。
省南水北調局局長孫義福告訴記者,穿黃工程是南水北調東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連接東平湖和魯北輸水干線的關鍵控制性項目,在整個東線工程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工程從東平湖老湖區(qū)引水,在東平湖西堤(玉斑堤)建出湖閘,開挖南干渠至黃河南大堤前(子路堤)建埋管進口檢修閘,以埋管方式穿過子路堤、黃河灘地至黃河南岸解山村,經隧洞穿過黃河主槽及黃河北大堤,在東阿縣位山村附近以埋涵的形式穿過位山引黃渠渠底,經出口閘與黃河以北輸水干渠相接,工程全長7.87公里,總投資6.1321億元,工程總工期3年。
此次穿黃隧洞的貫通,標志著南水北調東線長江水過黃河的咽喉被打通。工程建成后,將實現調引長江水至魯北地區(qū),同時具備向河北省東部、天津市應急供水的條件。根據規(guī)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將在2013年實現全線通水。
南水北調東線規(guī)劃擬分三期實施。一期工程首先調水到山東半島和魯北地區(qū),并為向河北、天津應急供水創(chuàng)造條件,供水區(qū)范圍共涉及我省13個市71個縣(市、區(qū))。工程竣工后,我省每年可調引長江水14.66億立方米,將從根本上解決德州、東營、煙臺等城市的缺水問題。
穿黃隧洞三問
1 為何挖在這兒
據介紹,黃河隧洞的地質條件占據地利之便。隧洞的入口、出口都是山,連接兩座山底的也是一塊整體巖石。另外,隧洞所處位置黃河河床窄,基巖面較高,圍巖成洞條件好,而且,工程布置不改變黃河現狀,不影響黃河行洪、排凌,與黃河有關的總體規(guī)劃布局矛盾少。
由于占據地利,我省的穿黃河工程還是一個“節(jié)約工程”。主體工程全長7.87公里,國家發(fā)改委核定工程總投資6億多元。而在南水北調中線的“穿黃工程”,同樣是長江水穿黃河,整個工程的總投資預計達30億元。
2 為何挖試驗洞
上世紀80年代初,開挖隧洞的立交方案就已初步設定,但因為當初對黃河河底巖溶發(fā)育及水文地質情況了解不夠清楚,所以提出在河床底部開挖一條過河勘探試驗洞。穿黃探洞在1986年4月正式鉆灌開挖。
原穿黃探洞的直徑僅為3米,在此基礎上向兩側和底部進一步開鑿,擴建至現在的7.5米直徑。擴建后,洞的內壁用水泥灌漿、鋼筋等進行加固。
因為水利工程很少有開挖試驗洞的,因此這個試驗洞被稱為我國“水利工程第一洞”。
3 黃河會否滲水
因為穿黃隧洞位于黃河河床下70米處,不少人會自然而然地擔心黃河向下滲水。對此,施工負責人說“這樣的情況幾乎不可能發(fā)生”。據了解,20多年來,試驗洞從未發(fā)生過滲水的險情。另外,探測人員曾在平洞的兩側分別打了一個50米深的直洞,一個順黃河水流方向,一個逆水流方向。結果他們驚喜地發(fā)現,黃河河床下的地質條件非常完美,完全不用擔心。
水利工人王躍進:為了這一天,辛勞26年
“預備,爆!”隨著一聲令下,幾秒鐘后震耳欲聾的巨響傳來。最后一爆硝煙散盡,南水北調東線穿黃隧洞終于全線貫通!
喊出爆破命令的人是52歲的王躍進,他是中國水利水電第五工程局穿黃隧洞工程調度室的副主任。在這里,這位山西漢子已經度過了整整26個春秋。
“二十五六歲的時候,我就到這兒來了。”王躍進對記者說,“1984年的時候,我就跟著五局到這兒進行施工準備,到1986年4月份,我們開始正式鉆灌開挖?!蓖踯S進說,因為之前對河底巖溶發(fā)育及水文地質情況了解還不清楚,所以他們先在河床底部開挖了一條過河勘探試驗洞。
“搞清可行性以后,我們就正式開工了,2007年12月,我們在試驗洞的基礎上擴挖。二十多年了,到今天終于通啦!”說到這里,王躍進的語調開始高了起來,記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的激動、興奮。這位身著藍衣、頭戴紅色安全帽、滿臉皺紋的老水利工人,已經將他生命中一半的時間獻給了這條黃河隧洞。二十六載的辛勞之后,隨著一聲巨響,貫通黃河的夢想終于實現!
記者親歷467級臺階通往黃河河底
25日上午10時許,記者所乘的中巴車緩緩駛入穿黃隧洞工程的施工現場。還未下車,我就被工地中心一處深不見底的“黑洞”所吸引,陪同的南水北調局負責人告訴我們:那就是穿黃隧洞的入口!
中巴車剛剛停穩(wěn),我就和另外一名同行戴上安全帽,沖向洞口。那是一個約30度的向下的斜坡,洞口處一級一級臺階不斷向下延伸,看不到盡頭。
“里面究竟什么樣?”心中的疑問油然而生。幾乎未加思考,我們兩人一前一后,順著只有一人多寬的臺階向洞底奔去。
一級、兩級、三級……隨著我們不斷深入,光線越來越暗,洞頂也不斷有水滴落下,打在安全帽上。101、102、103……這時我已經喘起了粗氣,感覺呼吸有點費勁兒。201、202、203……雖然腿上像灌了鉛一樣重,但我已經能夠依稀看到洞底,于是鼓足氣力繼續(xù)前行。
465、466、467!終于走到了臺階盡頭,我們來到了穿黃隧洞的最底部。與平時熟悉的穿山隧道相比,這里看起來并沒有太大不同。但頭頂的水滴、嗡嗡作響的抽水機和施工人員的話提醒了我:這里是黃河河床以下70米處。也就是說,在我頭上70米高的地方,母親河正滔滔東流!
“預備,爆!”隨著施工人員按動爆破裝置,一聲悶雷響徹整個隧洞。我本打算用相機記錄下這一刻,不料爆破的沖擊波裹挾著泥沙沖了過來。相機的鏡頭沾滿了泥點,我也感覺搖搖晃晃,隨后就是一陣耳鳴。驚魂甫定,我看到周圍人臉上的笑容:黃河隧洞終于貫通了!
新聞背景:37年“挖”一洞
■對南水北調東線調水穿黃工程方案問題研究,最早在1973年就已開始組織進行。
■1978年3月,原水利電力部下達了穿黃河工程的設計任務書,對穿黃方式明確指示按立交埋管或洞挖方案進行比較,穿黃線路要求對位山、柏木山、黃莊三條線路進行比較,并以位山線洞挖方案為重點。
■1978-1980年,原水電部第十三工程局設計院對三條線路進行了大量勘測和設計比較工作。經比選后,重點研究在解山和位山之間黃河河底(約70米深)開挖隧洞的立交方案。
■1985年6月,穿黃勘探試驗洞開始進行施工準備,1986年4月份正式鉆灌開挖,至1988年1月底,探洞主體工程全部完成。探洞施工過程中進行了多項科學試驗,為穿黃隧洞工程的設計與施工提供了可靠的科學依據。
■2007年12月底,穿黃隧洞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