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一步一步走上去!
2004年徐工重型繼續(xù)推出了160噸、200噸全地面起重機,首次采用了6節(jié)單缸插銷伸縮臂、橢圓臂成形與基于計算機局域網的CAN總線控制技術。2005年到2006年之間,徐工重型發(fā)展勢頭不減,又相繼推出了240噸、300噸、400噸超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采用了門式超起技術、七橋多軸 多模式轉向技術,吊臂增加到7節(jié),創(chuàng)造了當時國內起重機六轎底盤最長臂長的記錄。
240噸全地面起重機的研發(fā)開始于2005年,當時國內外競爭對手,包括德國企業(yè)在內的同噸位車型都是6軸6節(jié)臂,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一個無需言明的規(guī)則,徐工重型是否要進行突破?循規(guī)蹈矩肯定不會出現問題,但若進行突破必然會有一定的難度和風險。
當時國內的施工項目多是石化企業(yè)的檢修項目,對臂長的要求相對較高,市場上常見的6節(jié)臂產品已不能滿足施工要求。另一方面,為了把產品做到極致化,為以后更大噸位產品的研發(fā)提供指導和借鑒,徐工重型最終決定在240噸上進行突破,首次采用7節(jié)臂。
240噸研制成功后,成為國內首臺7節(jié)臂產品,在行業(yè)內引起巨大轟動!
同240噸一樣成為公眾焦點的還有它的“主創(chuàng)人員”。2006年3月份一個正常的工作日,240噸產品的主設計師一如往常一樣坐在辦公桌前研究圖紙。突然間接到了一向比較矜持的女朋友打來的電話,她在電話中興奮的說道:“我的爸爸媽媽和我說在電視上看到你了!”言語間流露出無盡的崇拜和自豪。這時,這位240噸產品的主設計師才突然間想起了前幾天電視臺對他進行的采訪。也正是因為這次報道,這通電話,當時電話兩頭的男女,如今早已結為伉儷。只到現在,小兩口回憶起這件事情還滿溢甜蜜“要知道,240噸可是我們的紅娘呢!”
除了在臂長上是一個突破之外,240噸的標志性意義還在于,正是從此開始,徐工重型攻克了單缸插銷銷孔鎖死問題。時至今日,徐工重型單缸插銷伸縮臂技術在可靠性上趨于成熟,伸縮成功率高達95%,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而國內同行業(yè)的伸縮成功率僅為50%。
240噸取得成功之后,下一個目標便鎖定在300噸上!
在300噸的研制過程中,整車的動力性能成為最主要的問題,不僅要考慮整機熱平衡和傳動系統(tǒng)匹配問題,還要考慮用戶的使用成本。
“怎么樣在保證客戶的使用成本下把動力性能全部發(fā)揮出來呢?”這個問題成為那幾個月中盤旋在研發(fā)團隊腦海中的唯一問題。每有一個新的靈感,他們就第一時間交流與碰撞,然后形成方案、試驗,否定后再繼續(xù)尋找新的靈感,記不得到底經歷了多少次這樣的反復,才使得徐工重型的產品動力性能站在了世界最前沿。
與此同時,300噸全地面起重機在液壓系統(tǒng)與二次起升下滑難題上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至此,徐工重型完全奠定了在國內全地面起重機領域的領先地位,在國際領域內也牢牢地站穩(wěn)了腳跟。
當七臺100噸—400噸徐工起重機列陣于2006年上海寶馬展會上時,徐工再次吸引了數萬名參觀者,德國利勃海爾起重機事業(yè)部老總弗雷在相繼到徐州和上海觀摩工廠和展品后,只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我好像回到了愛茵根”,第二句:“我在中國找到了對手”。
一次又一次成功,既使徐重人興奮,更使得徐重人心中涌動向更高峰沖擊的動力,“我們應該直接挑戰(zhàn)最大噸位”這個想法一說出口,就如同一粒火星掉在了干柴上,迅速把大伙兒的雄心點燃:“對,一步到位,拿下千噸級!”
徐工機械副總裁、重型總經理孫建忠說:“面對大家的請戰(zhàn),經營班子進行了專題討論,我們的決定是,要一步一步走上去!這是徐工一貫的穩(wěn)健嚴謹的作風:把馬步扎實了,才能練出真功夫!
小試牛刀
徐工重型決定先在500噸上小試牛刀。
2007年500噸正式進入了構架階段。對于徐工重型而言,500噸絕對是一個關鍵突破。它首次采用的超起、塔式副臂技術,將為今后超大噸位起重機產品的成功推出,奠定重要基石。
在做超起、塔式副臂時,徐工重型頗費了一番周章。“以前的車型根本沒有這些附加裝置,而國外的產品只能夠看到照片,關鍵的控制系統(tǒng)是無法透過照片傳遞出來的?!闭劶斑@段開發(fā)經歷,技術人員這樣回憶到。
沒有任何可以借鑒的標桿,于是,徐工重型的技術人員憋足了一口氣:自己干!
反復的計算、試驗、修正,再計算、試驗、修正,在500噸級產品的出世過程中,加班到凌晨對于他們來說早已是習以為常的事情了。
除了上述附加裝置經驗上的空白這一難題之外,配套設施上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甚至到卷揚的時候,整個研發(fā)工作都陷入了困境。因為車型較大,鋼絲繩比常規(guī)的粗了兩三倍都不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聯(lián)系了全國各地5家公司,但沒有一家愿意接手這一訂單。迫于無奈之下,徐工重型只好遠渡重洋,高價購進國外的配套設施。
盡管困難重重,但500噸仍然在2008年上海寶馬展前夕如期完成,整個設計團隊都松了一口氣?!澳翘欤菐讉€月來第一次頂著太陽準點下班回家了?!睂Υ耍瑓⑴c500噸研發(fā)的一位技術員,這樣向我們講述到當時的情景。
但剛回到家,一個電話使得大家又趕緊回到了工廠。
原來,500噸的吊臂出現了變形問題。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技術團隊連夜召開會議,討論解決方案。終于,癥結找到了,是吊臂臂型過大,焊接完成后,遇冷收縮,才導致出現了變形問題?,F在怎么辦?上海寶馬展日益臨近,徐工重型上上下下都為此而緊張,整個技術團隊,甚至車間制造部門,都為此茶飯不思。通過經過反復思考,徐工重型決定通過一種新型鍛造的方式糾正臂形。
整整一周的時間,研發(fā)、設計人員都泡在了車間,與工人師傅一起,對吊臂進行重新鍛造:“當時又正是夏天,熱的實在受不了,那時才真正明白‘汗如雨下’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干活的時候你不時就能聽到汗流到通紅的吊臂上發(fā)出‘嗞啦嗞啦’的聲音!”對此,參與第一臺500噸全地面設備組裝的車間主任這樣說道。
過程愈加艱辛,成功的那一刻就顯得分外美好!
2008年9月23日,500噸全地面起重機在徐工重型的總裝車間成功下線,作為截至當時我國自主研發(fā)的最大噸位全地面起重機,它吸引了眾多目光。盡管已記不清這是第幾次感受500噸全地面起重機的颯爽英姿,但那一刻,無論是身處現場的徐工人,還是身在徐州的徐工人,都為它的偉岸而震撼,因它的誕生而驕傲!
“你不得不驕傲,因為它是中國的,是我們自主研發(fā)的,能在國際舞臺體現中國價值的產品,它是我們中國的驕傲!”徐工重型副總經理史先信在“中國驕傲”這幾個字上加重了語氣,那一刻,他知道,千噸級的夢已經觸手可及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