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H”到美債:資本撬動的“裂變”與“聚變”
“中聯重科的全球化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產業(yè)的全球化,二是資本的全球化,即通過資本的全球化助推產業(yè)的全球化。”用詹純新自己的話來說,收購CIFA、JOST塔機技術,是產業(yè)的全球化的起點,而實現H股IPO、成功發(fā)行美元債,則標志著中聯重科在資本的全球化戰(zhàn)略的成功。
“只能說這是資本市場對中聯重科的認可?!痹撊耸勘硎?,這兩年來,國內多家重工企業(yè),都想模仿中聯在資本市場進行“斬獲”,只可惜迄今為止,只有中聯完成了,可以預見,這將影響未來數年產業(yè)布局。
事實上,詹純新為中聯重科劃定的全球化布局,從其H股融資、發(fā)行美債的用途中就能看出來。在其H股融資的17億美金中,接近7億美金用于國內項目的改造,尤其是生產基地、研發(fā)基地、信息管系統的優(yōu)化,剩下的包括對CIFA的支持和提升,拓展俄羅斯、巴西等海外新興市場,以及15家海外銷售和服務平臺的建設。
而其美債籌集的15億美金中,超過8.5億美金用于海外研發(fā)中心、生產制造中心的建設,其中,研發(fā)中心主要分布在美國、德國、日本等地,而生產制造中心則按照市場布局:美國(覆蓋北美)、俄羅斯(覆蓋CIS地區(qū))、土耳其(覆蓋非洲)、巴西(覆蓋南美)、印度(覆蓋南亞)、印尼(覆蓋東南亞)。剩下的則用于全球形象店、物流中心、備件中心的建設,并增加35家新的海外銷售和服務平臺。
“5家海外研發(fā)中心、5家全球備件中心、6家海外制造中心、12家國際形象店、8家全球物流中心,加上50家海外銷售和服務平臺,如果這是一盤棋,詹純新已以其落子如風的氣勢,搶占了全球布局先機。”行業(yè)分析人士表示,依托兩輪融資,中聯重科正完善其全球生產和營銷網絡,而這正是國內其他巨頭夢寐以求的“華麗布局”。
這還只是國內重工企業(yè) “國際化”大戲的序幕,也是中聯“新國際化”的序曲。
一位行業(yè)觀察人士指出,前兩年開始,國內重工機械行業(yè)普遍已將“走出去”確定為核心戰(zhàn)略,不過在多家企業(yè)海外融資屢屢受挫的背景下,擴張步伐不得不放慢,行業(yè)陷入一種微妙的觀望狀態(tài)。不過,詹純新治下的中聯重科則顯然正逐步走出這種局面,原因是,在進行海外布局的同時,詹純新已經對整個中聯的架構進行調整,那就是“聚變”與“裂變”。
“裂變是 ‘分’,按產品類別組團,形成多個專業(yè)化事業(yè)部,做精做強各類產品;聚變是‘合’,通過全球并購,使國內事業(yè)部與國外同專業(yè)的企業(yè)聚合,形成跨國事業(yè)部。”在詹純新看來,分與合的辯證演繹,會幫助中聯重科在全球范圍內整合優(yōu)質資產,實現快速擴張,構建全球化制造、銷售、服務網絡,當然,這背后起到支撐作用的正是前面所言的“資本紐帶”。
按照詹純新的規(guī)劃,在強化融資平臺的支持下,中聯將在產業(yè)鏈整合和人才儲備培養(yǎng)上加速布局,“中聯在國際化和產業(yè)鏈的延伸上,一直采用內涵式發(fā)展與外延式擴張并行的發(fā)展模式,其目標則是通過積極、穩(wěn)健地方式參與到全球化市場競爭當中,將中聯打造成總部在中國的全球化企業(yè)?!?/P>
何文進則進一步透露,中聯重科初步敲定的國際化目標是在五年之內海外業(yè)務要占到30%的比例,“作為一個國際化公司,我認為海外業(yè)務占比最起碼是30%,目前將中國生產的產品賣到國外去的模式肯定無法趕上海外業(yè)務的拓展速度,所以,現在最重要是要走出去、融合到當地去,即詹總講的"國際化即本土化"。”
“用國外資本撬動國外技術、國外市場,這條路顯然是有別于目前國內企業(yè)所走的國際化之路的,中聯在這方面的嘗試值得研究?!痹撊耸刻寡?,吐故納新、收放自如,中國傳統文化中講究的種種自信、自在,在詹純新國際化布局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