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9日,為期一周的第29屆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礦山機械、建材機械、工程車輛及零部件博覽會(又稱慕尼黑寶馬展展會),在德國新慕尼黑商務會展中心正式開展。三一攜泵送、起重機械、路面機械、港口機械、樁工機械、履帶起重機械、挖掘機械7大類26臺產品參加了這一工程機械領域最大規(guī)模的綜合展會。
展會中,三一4500多平米的參展面積,占整個中國軍團參展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為中國參展企業(yè)之最。
從2004年,三一以5臺參展產品,500平米的參展面積,首次在德國慕尼黑BAOMA展這條“星光大道”上烙下自己的名字。到2010年,三一第三次參加德國寶馬展時,26臺參展產品,4500平米的參展面積這一變化。其中折射出的不僅僅是這家民營重工企業(yè)迅猛的發(fā)展勢頭,而且是中國企業(yè)快速推進國際化步伐,向世界一流標桿企業(yè)看齊,與世界一流企業(yè)同臺競技的信心與決心。
“中國制造”中的三一元素
如果說即將上演的世博會是一次國家之間的“舞會”,世界各國紛紛以一種理想的模樣,粉墨登場。那么,于4月19日舉行的,作為世界第一展會的德國寶馬展展會,更像是一次比拼國力的“運動會”。在這里,沒有濃妝艷抹,只有代表一個國家最為先進制造能力的企業(yè),用自己最為驕傲的產品,在暗暗較勁。
作為鑄就中國經濟騰飛“脊梁”的裝備制造業(yè),其中國軍團征戰(zhàn)德國寶馬展的歷程本身就反映了中國制造的蛻變。
自中國軍團1992年開始參展慕尼黑BAUMA國際工程機械博覽會以來,1995年只有一臺裝載機主機參展。
2004年第27屆慕尼黑博覽會總展出面積為60萬平方米,但中國軍團的28家展商只申請到了1700平米的參展面積,也就是說平均每個中國展商的參展面積僅為60平米左右。以致當年負責展會組織的一名工作人員回憶:“那個時候可能更像是擺地攤”。盡管如此,三一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重工企業(yè)作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中的一面旗幟,當年還是拿下了500平米的參展面積。
國力的較量在于企業(yè),企業(yè)的較量在于產品技術。各類產品始終是寶馬展會上的主角。在2004年,三一拿出了SY5420THB-48型混凝土泵車、HBT60C型混凝土拖泵、PQ190型平地機、YZ18C型振動壓路機、SY200C型履帶式液壓挖掘機5臺產品。當時有媒體評論道,5臺產品在卡特彼勒等世界工程機械行業(yè)中的“巨無霸”面前可能不算什么,但卻展示了一個中國民營企業(yè)眺望世界一流工程機械水平,通過不斷的技術創(chuàng)新,引領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更新?lián)Q代至世界一流水平的信心與決心。
2007年第28屆寶馬展中,中國展商以10000多平米的展位面積在世界同行中初露頭角。這次展會,三一在近3000平米的室外展區(qū),將包括66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37米智能泵車、世界首臺全液壓平地機在內的6大類共19臺全新產品推到了近50萬專業(yè)觀眾的面前,接受他們挑剔的眼光。在這些全新產品當中,66米泵車、150噸履帶吊、SM250旋挖鉆機、正面吊運機都是第一次亮相國際舞臺。其中三一自主創(chuàng)新研制的當時世界最長臂架泵車——66米泵車更是驚艷慕尼黑,讓眾多國際同行開始重新審視 “中國制造”形象。
同樣在2007年,三一6000萬美元投資美國建立研發(fā)制造基地,向北美銷售大型工程機械裝備的舉動,更是讓人矚目。“在西方人的印象中,‘中國制造’似乎只是輕工業(yè)產品的代名詞,而在重工產品,特別是建筑工程機械產品市場上,卻很少聽到“中國制造”。現在,來自湖南的三一改變了這種狀況。”當聽到三一投資美國這一消息后,鳳凰衛(wèi)視如此評論。
三年后的今天,三一攜帶著7大類26款明星產品,在占整個中國軍團參展面積的近三分之一的參展面積中,以產品的多樣化、品質的優(yōu)越性以及服務的可靠性再次征戰(zhàn)這一世界第一大展會,其中72米世界最長臂架泵車、瀝青水泥砂漿車等產品再次凸顯了中國制造的嶄新形象。
企業(yè)強,則國家興。懷抱“產業(yè)報國”信念的三一,無疑更能詮釋這句話的真正分量。
三一產品的領軍力量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表示,三一的發(fā)展,完全是依靠自主創(chuàng)新的有機發(fā)展,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三一的今天,也不會帶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yè)今天的活力。
此次展會,三一再一次讓人們領略了其敢于創(chuàng)新、敢于突破,通過技術創(chuàng)新提升中國工程機械制造水準繼而帶動行業(yè)發(fā)展的實踐成果。
在26臺三一參展產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三一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推出的72米世界第一高度泵車。
72米,不僅代表體現了企業(yè)核心競爭力。而且標志著中國牢牢掌握了世界混凝土泵車的最尖端技術,站在世界泵車設計和制造領域的最前沿,引領了行業(yè)的技術發(fā)展。
從上次德國寶馬展展出的66米泵車到這次寶馬展上獨領風騷的72米泵車的成功研發(fā),三一僅用了一年時間。臂架最長和混凝土泵送速度最快兩項世界第一以及十多項高新技術的應用,使72米泵車具有超越同行業(yè)的性能。而這一切都說明了三一混凝土泵車基礎技術研究的成熟,正是有了技術的成熟,才讓三一總是處于行業(yè)的領軍位置。
臂架技術是混凝土泵車的一項關鍵技術,以前一直掌握在德國人、美國人手中。三一通過艱苦的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終于在1998年掌握了這一核心技術,成功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國產37米長臂架泵車,打破了國外品牌的壟斷。經過十年的發(fā)展,三一泵車臂架從37延伸至72米,以三一為代表的國產泵車已完全取代進口,三一更是成為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泵車制造基地,年產泵車達3000臺。
混凝土泵送產品在奠定行業(yè)領先地位的同時,其他類型產品也毫不示弱。在本次寶馬展中,三一挖機派出了“六員大將”,是僅次于7臺泵送設備,參展產品最多的產品類型。
挖掘機被譽為工程機械行業(yè)中“皇冠上的明珠”,是工程機械行業(yè)中少數幾個能體現一個企業(yè)制造能力的可以成批生產的機械品種之一。
在開發(fā)挖機之初,三一高層就曾爭論過究竟是學韓國還是學日本的問題。挖掘機從無到有,開發(fā)難度大,學習韓國似乎更符合現實。學習日本意味著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齊,難度可想而知。
“只做到韓國的水平就是失敗?!绷悍€(wěn)根一句話讓三一挖掘機在開始發(fā)展的時候就注定了未來的出路: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世界一流水平。
標桿的高度注定了品質的高度。三一挖掘機的發(fā)展實踐證明,正是因為有了發(fā)展之初的高標桿選擇,成長壯大后才成為別人學習選擇的高標桿。
2008年,三一成功推出“神州第一挖”200噸挖掘機,在2008年上海寶馬展上獲巨大成功,三一重機成為國內第一、世界第五家能夠生產200噸液壓挖掘機的生產廠家。同時,三一挖機還開發(fā)了85噸全球第一長臂挖掘機,形成了從6.5噸到200噸的全系列挖掘機產品,以及以SY215C、SY235C為代表的明星機型,大大提升了三一挖掘機品牌。
除此之外,三一瀝青水泥砂漿車也首次亮相德國,該產品自誕生之日起,便贏得了來自德國的贊譽。三一瀝青水泥砂漿車先后通過德國博格公司及慕尼黑大學的160項試驗檢測。在瀝青砂漿車領域具有權威地位的德國公司放棄了自己的產品,轉而購買三一新型瀝青水泥砂漿車。
除混凝土機械的領軍地位以外,三一的履帶起重機械、樁工機械也成為中國第一品牌。目前,三一已擁有從50噸到1000噸級,共計13個級別17個型號的履帶起重機系列產品,亞洲最大噸位的1600噸履帶起重機正在與廣東火電合作開發(fā)中;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鉆進最深的旋挖鉆機。較晚進入的三一汽車起重機發(fā)展勢頭迅猛,從2007年的名不見經傳到2009年的國內排名第三,從25噸產品的艱難投產到1000噸起重機的順利下線,走出了一條依靠創(chuàng)新內生增長的路子。而千噸起重機,目前世界上只有德國的利勃海爾和三一具有這種研發(fā)、制造能力。
豐收全球的獨特路徑
如果將“一”字豎在“三”字的中間,可以是一個“王”字,也可以是一個“豐”字。對于三一來講,如果沒有那上沖下突的不斷創(chuàng)新,來提升企業(yè)競爭力,進而 “走出去”,而是局限于條條杠杠,僅僅盯住國內這“一畝三分地”,那最多只能成就一個“王”者。但如果善于突破,通過不斷創(chuàng)新,勇于“走出去”,去與國際上諸如利勃海爾、卡特彼勒、大象這些大腕一較高下,那就是一個豐收全球的企業(yè)。“只有實現了全球化的三一,才是成功的三一?!绷悍€(wěn)根這樣說到。
“國際化戰(zhàn)略的全部內涵歸結到一點,就是要通過不斷地創(chuàng)新,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力?!?/P>
實際上,三一不管是依靠自主投資,到國外直接建廠,還是對投資時機的把握,適時完善全球布局,都顯示了自己的獨特之處。其本身就能為中國民企提供了另一個企業(yè)國際化之路的生動樣本。
“自主直接投資可以完全按照企業(yè)的思路規(guī)劃他的發(fā)展。我們在海外新建研發(fā)制造基地,承受的風險比較低,這可能是中國企業(yè)國際化的另外一種思考,我們也在積極探索。” 向文波曾經說到。
更為具體的事實是,作為中國第一家在海外投資建廠的機械制造企業(yè),三一采取的直接投資不是到國外辦一個銷售公司,或者一個技術開發(fā)公司。而是像很多外資企業(yè)進入中國一樣,采取了直接投資辦廠,建立研發(fā)制造基地這一獨特模式。
建立研發(fā)制造基地的最大好處在于,“投資的規(guī)模與進度,完全由自己控制”。條件好,可以上進度;條件惡化了,則可以緩一緩。同時,可以根據投資目的地的人力資源、制造成本等條件,對研發(fā)與制造各有側重。
從三一目前已經投資的四個海外目的地來看,“美國和德國基地偏重于研發(fā),巴西、印度基地更偏重制造”。
如果把兼并與收購理解成“把被人已經養(yǎng)大的孩子收養(yǎng)過來”,那么三一這一直接投資辦廠的模式就相當于利用當地一方水土,“把自己的孩子一手帶大”。在“孩子”身上培植下自身品牌內涵的同時,也就大大降低了“消化不良”或者“水土不服”的經營風險。
在吉利收購沃爾沃的進程中,雖然目前收購已經一劍封喉,但吉利是否能夠有效整合、最后完全消化沃爾沃的優(yōu)勢資源,這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而成都的海信集團在非洲成功地辦了電視機工廠,則成為了在中非論壇上受到廣泛注意的一個成功案例。
更為重要的問題是,三一作為一個民營企業(yè),其對投資海外的時機選擇更是耐人尋味。其中三一把握政策導向與市場機遇的能力顯露無疑。
2006年,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和印度總理辛格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和印度共同簽署了《關于促進和保護投資的協(xié)定》。根據這一協(xié)定,兩國政府將鼓勵雙方的相互投資,互為投資者提供國民待遇和最惠國待遇,保障雙方投資者的正當權益。
機遇總會留給有準備的人。11月22日,中印協(xié)定簽訂。11月23日,三一印度公司與印度馬哈拉斯特拉邦政府簽訂了6000萬美元投資印度,建立工程機械研發(fā)制造基地的合約。這既是三一邁出在海外投資建廠的第一步,又成為了中資企業(yè)在印度簽訂的首個投資項目。同時,這一項目成為了中國與印度加強經貿合作的一個有力見證。
“胡主席的出訪加速了印度當地政府對三一投資印度項目的審批速度,直接催生了這個項目?!?梁穩(wěn)根坦言。
2009年,金融危機正酣。三一1億歐元投資德國。誰都沒有想到在金融海嘯致使眾多企業(yè)倒閉、人人自危的時候,三一這樣一個發(fā)展中國家的民營企業(yè)會用一億歐元去投資一個歐洲發(fā)達國家。
時值溫家寶總理出訪歐洲,在被譽為中國對國際社會的“信心之旅”中,中德兩國政府所簽署了一系列合作協(xié)議。當時,有6個重大項目特地安排在德國總理府簽約,其中5項均為德國對中國的投資,三一的投資項目為僅有的中國對德投資項目,因而得到了兩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2010年初,金融危機陰霾仍未散盡,三一與巴西圣保羅州政府達成了投資2億美元在圣保羅州建立工程機械生產基地的意向。業(yè)內人士稱,繼印度、美國、德國之后,三一再次落子巴西,在其全球版圖畫上了重重一筆,標志著其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已初步完成。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投資,顯示了三一推進國際化戰(zhàn)略的眼光與決心。在這次德國寶馬展上,三一產品的世人面前的精彩表現為國際化之路優(yōu)提供了最好的注腳與詮釋。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