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歐債危機及政府打壓房地產市場影響,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鋼材市場處于下滑通道,導致鐵礦石需求快速下跌,價格也降至2009年10月份以來的最低點。由于礦價大幅下跌,近期一些大型礦企紛紛宣布將重新審視其擴建計劃,以緩解大宗商品價格下滑對業(yè)績帶來的不良影響。鑒于當前的市場形勢,未來幾年,全球鐵礦石市場會呈現(xiàn)怎樣的供需格局?就此,筆者就以下幾方面作簡要分析:
一、鐵礦石需求增長放緩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也是最大的進口國,中國需求的變化可有效反應全球市場的供求狀況。
中國鋼鐵工業(yè)“十二五”發(fā)展規(guī)劃中預測,2015年中國粗鋼導向性消費量約為7.5億噸,粗鋼需求量最高峰可能出現(xiàn)在2015年至2020年期間,峰值約7.7-8.2億噸。假設2015年中國粗鋼消費量為7.5億噸,則鐵礦石需求量約為12.2億噸。隨著未來國內礦山建設步伐加快及挖掘老礦山生產潛力,中國國內鐵礦石原礦產量進一步增長,預計到2015年增至15億噸,扣除國內鐵礦石消費量后,屆時中國進口礦需求約為8億噸,比2011年增加約1.2億噸。
此外,未來幾年印度、巴西等其他國家的鐵礦石需求亦將增長,到2015年可能增加約1億噸,即到2015年全球鐵礦石需求預計增長2.2億噸。
二、未來三年產能釋放進入高峰期
隨著近幾年來鐵礦石價格快速上漲,世界三大礦山淡水河谷、澳大利亞力拓和必和必拓公司對中國的需求前景持樂觀態(tài)度,積極擴建產能,以繼續(xù)從高礦價中謀取暴利。與此同時,新興礦山不斷崛起,試圖從繁榮的鐵礦石市場中分一杯羹。
按目前三大礦山發(fā)布的產能擴建計劃,到2013年三大礦山新增鐵礦石產能估計為1億噸,2014年和2015年新增產能預計分別達到3.38億噸和1.65億噸,2012-2015年三大礦山總新增產能預計達到6.26億噸。
與此同時,F(xiàn)MG、中信富泰、金達必&鞍鋼、Cliffs、Onesteel、Ironclad、Atlas、Jupiter、Cazaly、Mineral資源公司、非洲礦業(yè)、昆巴及倫敦礦業(yè)等新興礦山的產能擴建計劃若如期完成,到2013年這些礦山的新增鐵礦石產能將達到7700萬噸,2014年和2015年新增產能預計分別達到1.98億噸和4300萬噸,2012-2015年新興礦山新增產能為4.31億噸。如此之多的新興礦山產能不斷注入市場,三大礦山勢必不可能像從前那樣通過減少供應來引領鐵礦石價格的調整。
從上述主要礦山的擴建計劃中來看,全球鐵礦石新增產能投產的高峰期是在2014-2015年。鑒于此,到201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將可能從2011年的18.7萬噸增長至28.34億噸,其中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預計從4.8億噸增長至約10億噸,巴西鐵礦石產量預計從3.9億噸增長至約6.7億噸。全球海運鐵礦石供應量將從2011年的10.81億噸增長至18.44億噸,其中澳大利亞鐵礦石出口量預計從4.4億噸增長至約9.1億噸,巴西鐵礦石出口量預計從3.4億噸增長至約5.5億噸。
若上述礦山擴產計劃全部按計劃完成,到2015年礦石新增產能達到10.6億噸,則全球海運鐵礦石供應量預計增加7.6億噸,而鐵礦石需求增量僅2.2億噸,則供過于求量達5.4億噸。
然而不容忽視的是,此輪礦價下跌對全球礦產業(yè)造成了一定打擊,在礦業(yè)繁榮逐漸冷卻背景下,一些大型礦企陸續(xù)宣布可能推遲或擱置一些鐵礦項目的開發(fā),以應對不斷攀升的運營成本。
對于未來礦山擴建的前景,筆者仍持樂觀態(tài)度。就三大礦山而言,在大宗商品價格整體低迷的背景下,鐵礦石業(yè)務仍為最主要的盈利來源。盡管必和必拓和力拓都采取了裁員、推遲投資和出售非核心業(yè)務舉措施來削減成本以應對疲軟的市場,但目前三大礦山在削減鐵礦石業(yè)務投資的力度并不大,反而是在擴張產能方面大幅增加資本支出。如必和必拓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增加產量約10%,以抵消產品價格下滑帶來的負面影響;力拓仍繼續(xù)推行160億美元的擴產計劃,其中大部分投資將給予鐵礦石;淡水河谷亦稱將重心放在開發(fā)旗下最大采礦項目。
與此同時,新興礦山通常通過融資、債務等資助開發(fā),考慮已經開始建設的項目,這些礦山勢必將積極擴建,以盡快獲得收益。以FMG為例,礦價下跌迫使其到2013年鐵礦石年產量提升至1.55億噸的擴建目標放緩以及尋求進行債務重組,但該公司仍期待鐵礦石銷量增長,以幫助降低運營成本及迅速償還債務。債務方也將支持這些礦山的擴建(FMG鐵礦石成本低于48美元/噸,其礦業(yè)資產利潤率仍處于非常有吸引力的水平)。
鑒于此,筆者做出以下假設,對未來幾年鐵礦石市場供需形勢進行討論:
若三大礦山擴產計劃全部如期完成,而新興礦山擴產計劃完成50%,則到2015年礦山新增產能為8.4億噸,全球海運鐵礦石供應量預計增加6.1億噸,而鐵礦石需求增量為2.2億噸,供過于求量約為3.9億噸。
若三大礦產擴產計劃完成80%,新興礦山擴產計劃完成30%,到2015年礦山新增產能為6.3億噸,則全球海運鐵礦石供應量預計增加4.5億噸,而鐵礦石需求增量為2.2億噸,供過于求量約為2.3億噸。
因此,筆者認為,即使一些鐵礦項目可能會被擱置或推遲投產,但全球鐵礦石市場仍然會經歷供過于求的階段。
三、未來幾年礦價可能尋求合理底部
未來幾年全球鐵礦石市場呈現(xiàn)供過于求形勢,對礦價形成下降的壓力,不過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正實施嚴格的環(huán)境法規(guī)、征收礦區(qū)使用稅以及新開采項目成本上升,對鐵礦石價格為構成一定支撐。
目前,巴西政府正起草增加礦區(qū)使用稅等新規(guī),帕拉州政府已于4月份率先開始征收礦產稅,這將使巴西采礦項目的利潤變得更薄。從投資環(huán)境來看,澳大利亞略好于巴西,盡管澳政府今年7月1日起實施礦產資源租賃稅,礦山被征收30%的利潤稅,但從法案細則來看,政府通過按礦山盈利水平及防止重復計稅等實行一定的抵扣和抵減后,該法案對礦山收益的影響有限。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礦山邊際成本較高仍可能對礦價構成一定支撐。中國原礦品位低且選礦成本高昂,平均邊際成本約為70-80美元/噸,遠高于三大礦山20-30美元噸的邊際成本。正是由于對價格反應靈敏,中國礦山較高的邊際成本對鐵礦石價格有一定影響。也有分析機構認為,盡管中國礦山邊際成本相對較高,但當?shù)V價下跌至86美元/噸時,中國鐵礦石廠家仍有利可圖。
綜上所述,筆者預計,未來幾年鐵礦石價格將尋求合理底部,可能維持在100美元/噸左右。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