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濰柴集團,有一支“三高”試驗隊,他們平均年齡27歲,碩士、博士占到一半,連續(xù)7年22次奔赴我國高寒、高溫和高原地區(qū)進行發(fā)動機性能試驗。
發(fā)動機是汽車的“心臟”。一顆強大的“心臟”,需要耐得住各種環(huán)境、各種氣候的考驗?!叭摺痹囼?,就是指在高溫、高原和高寒條件下進行發(fā)動機的性能試驗,也就是在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要去氣溫零下40℃的黑龍江黑河地區(qū),天氣最熱的時候要去氣溫高達50℃的新疆吐魯番,還要去最低氣溫零下20℃、海拔4700米的青藏高原。2005年,濰柴集團成立了由電控工程師、設計工程師、應用工程師和試驗支持人員組成的“三高”試驗車隊。他們累計進行過700多天的特殊環(huán)境試驗,完成了上萬組數(shù)據(jù)的采集、整理和標定工作。大家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胺春蝤B”隊伍。
濰柴“三高”試驗隊隊長常國麗印象最深的,是去做高溫試驗時,走過的那段 “搓板兒路”。
這段路雖然只有260多公里,但卻要花上十幾個小時才能走完!其實,那根本就不是路,而是由大坑小坑、大石頭小石頭組成的“蹦床”,路面全部被厚厚軟軟的灰白色塵土覆蓋著,周圍就是茫茫戈壁,大風夾雜著沙塵肆意飛揚,前車經(jīng)過后,卷起的陣陣塵土遮天蔽日,能見度只有三四米。
“坐在車上,我們都閉緊了嘴巴,眼睛瞇成一條縫;一手使勁地把住前排靠背,一手死命地拽住扶手,試圖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椅子上。但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被顛得東倒西歪?!背愓f,“我們都不敢喝水,也盡量不吃東西,以減少中途的休整,好讓隊伍行進的速度快些、再快些?!?/P>
這條“搓板兒路”,他們走了3年,每年大伙兒都說明年堅決不走了,可到了來年還是得走,因為這是到達目的地的唯一選擇。
黑龍江黑河的冬天,氣溫最低時能到零下40℃。每年12月至來年的1月,“三高”試驗隊的身影必將出現(xiàn)在這里。
“在滴水成冰的黑河,手不敢直接觸摸金屬,否則皮膚就會立即破裂。手指頭、腳趾、鼻尖生凍瘡,耳朵凍出水泡,更是司空見慣?!?/P>
濰柴技術黨總支書記王慧霞記得隊員們第一次去黑河的那個冬天。在紛飛的大雪中,隊員正在給一輛車排除故障。王慧霞上去跟他們握手,他們一個個躲開了,說“書記啊,別握了吧,我的手涼?!蓖趸巯祭^一個隊員,一把攥住他的手。天哪,這手簡直就是一塊冰啊,又冷又硬。
“這么冷的天,為什么不戴手套?”隊員們指指電腦說:“戴上手套,就沒法操作電腦了,觸摸鍵盤不讓我們戴啊。”
對普通人而言,在海拔4100米的地區(qū),最多停留1小時,否則極易出現(xiàn)胸悶、眼疼等缺氧反應。而到了4700多米的昆侖山口,氧氣稀薄,人行走如同踩棉花一樣,全身無力。倘若多說幾句話,心慌氣短、頭痛胸悶等情況就會加劇,幾乎不敢做任何較劇烈的活動。
濰柴的高原試驗路段海拔都在3500~4700米之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三高”隊員不僅要自己動手準備試驗,一路上還需要采集數(shù)據(jù),認真捕捉問題,全面掌握不同海拔高度下發(fā)動機性能的動態(tài)信息。一趟來回就是十幾個小時。有時因為試驗任務較多,晚上還要準備第二天所需資料,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鐘才休息。
2011年10月14日,離濰柴65周年慶典還有7天時間,慶典還準備安排一場特殊的集體婚禮。遠在青藏高原上的試驗隊成員于超、趙蒙生就是其中的兩位新郎。
那一天,天剛蒙蒙亮,于超、趙蒙生和隊員豐東旭就興奮地出發(fā)了。他們驅車3個小時,爬上4700米的高原,做最后一次試驗。但是一場意外的交通事故讓重載試驗車發(fā)生側翻。近30噸的砂石把載有3名隊員的車頭埋了個結結實實,他們永遠留在了青藏高原上……
他們都只有二十七八歲,都是家里的獨子。豐東旭有一個剛滿1歲的女兒,妻子還在等著他回來給女兒補過周歲生日,拍第一張全家福。于超和女友的婚紗照已經(jīng)拍好,趙蒙生的結婚請柬已被父母分發(fā)到親朋好友手中。
10月21日,慶祝濰柴成立65周年的盛大慶典在大車間如期舉行。為了悼念3位年輕的兄弟,65對新人的集體婚禮取消了。一個臨時增添的儀式,掀起了慶典的高潮——一輛嶄新的試驗隊大卡車隆隆的開進現(xiàn)場,數(shù)百名身穿工裝的80后員工緊跟在車后跑步進場,整齊地面對全場觀眾,舉起右拳莊嚴宣誓:踏著青春的足跡,接過青春的火炬,再上青春的高原,我們是中國動力,我們是勇往直前的中國動力!
事故發(fā)生后,濰柴有600多名高學歷工程師踴躍報名參加“三高”試驗隊。
如今先后有330多人次加入“三高”試驗隊。他們寫下這樣的誓言:“我們都是80后,是樂觀的80后!更是有夢想、有追求的80后!為了心中的那個夢想,我們敢于挑戰(zhàn)艱難險阻,愿意接受風吹日曬!”
濰柴的“三高”試驗隊采集和標定了上萬個數(shù)據(jù),建立了獨一無二的柴油機數(shù)據(jù)庫。通過他們的辛勤努力和無私付出,濰柴集團從國III到國V的WP4、WP5、WP6、WP7、WP10、WP12、WP13、WD615等8大系列120多個品種發(fā)動機,先后研發(fā)成功并推向市場。
正是基于這些極限試驗,濰柴發(fā)動機的各項技術指標,如今可以和世界柴油機霸主平起平坐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jīng)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wǎng)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載。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wǎng)”。 |
特別注意 |
本網(wǎng)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wǎng)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wǎng)有權在網(wǎng)站內(nèi)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本網(wǎng)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nèi)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