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兩年4萬億元投資的構成
為挽救內外交困的中國經濟,國務院研究部署了十條旨在擴大內需的財政政策,其匡算規(guī)模達到4萬億(至2010年底),這10項措施包括: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鐵路、公路和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醫(yī)療衛(wèi)生、文化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加強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和結構調整;加快地震災區(qū)災后重建各項工作;提高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在全國所有地區(qū)、所有行業(yè)全面實施增值稅轉型改革,鼓勵企業(yè)技術改造,減輕企業(yè)負擔1200億元;加大金融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
聯(lián)合證券對這“擴大內需十項措施”進行了簡要的分析,他們認為:排在第一的保障性住房將成為本輪擴張性支出的重點。屆時可能將采取中央撥款,地方執(zhí)行的形式,各地因保障性住房的政策目標不一而力度有所差異。對能夠參與到政府保障性住房項目的建材、鋼鐵企業(yè)(多半為國資背景),這無疑是個好消息。但對整個房地產(尤其是走低端路線的開發(fā)商)大量保障住房的上市將極大沖擊房價,并使其存貨問題更為突出。交通、電網等基建項目更為明確。中央牽頭的交運建設將偏重于中西部和煤炭產區(qū),彌補了不不發(fā)達地區(qū)的資金缺口。東部沿海由于地方政府的資金較充裕,基建項目(尤其是軌道交通)上報也很活躍。但這些信息早已在基金、工程所致相關專業(yè)設備板塊中已有充分反映。提高居民收入被放在靠后的位置,恐怕在執(zhí)行力度上難以期待。能源投資方面核電可能將成為能源支出項目中為數不多的亮點,但受益公司不多。投資者的注意力甚至資金可能會從光伏等曾經大熱的領域撤出。其他諸如醫(yī)療、教育、生態(tài)、高技術產業(yè)上的支出是最重要但并非最緊急的。它們的行業(yè)影響極廣,但這個過程會相對緩慢。
政策效果至少要到2009年中期才能顯現
從國家公布的計劃看,4萬億固定資產投資規(guī)模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兩個方面。從地方上來看,4萬億已經被地方政府的熱情放大到18萬億,各種報道充斥媒體,目前已經有分析師開始認為,中央反而可能要考慮控制過度投資的熱情。多數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密集出臺利好政策,或者意在刺激經濟增長,或者意在提振投資者信心,然而在金融危機前景不明之時,信心嚴重缺失的市場難以一時從根本上扭轉頹勢,但利好政策會有一個臨界點,其作用會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因此,目前的反彈是否結束中長期調整成為市場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中信建投認為由此判斷就此結束中長期調整為時過早,未來左右A股方向的仍將是宏觀經濟的變化。就政策產生效果的時間而言,由于政策的滯后效應一般為8-12個月,目前特殊的階段滯后期會相應縮短為6-8月,政策效果至少要到2009年中期才能顯現。
現在,無論是發(fā)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經濟下行是不爭的事實、企業(yè)業(yè)績下降在未來時間內也是明確可期的。A股市場未來走向的應該是隨宏觀經濟的變化而變化。當然,在不同階段不同事件會產生短暫性、脈沖式的影響,但不會是趨勢。從歷史經驗來看,大的時間窗口之前的反彈,如果中長期趨勢仍末改變,反而到達時間窗口之時,會出現繼續(xù)回落的行情;反之,如果在時間窗口內與技術調整產生共振,其效果要好的多或持續(xù)時間較長,因此把握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非常必要。
09年時機抉擇異常重要
統(tǒng)計最近的一個經濟周期,即1993年-2008年的宏觀經濟增長情況,可以看出:下降周期為1993.3-1998.6,歷時5年零3個月;上升周期為1998.9-2007.9,歷時9年;其中“99年5.19至2001年6月上升行情”與“06、07年超級牛市行情”兩次歷時兩年之久的超級牛市行情都發(fā)生在經濟上升周期中,而在經濟下降周期中,只有96年3月至97年5月出現過一次大級別的超跌反彈行情,其余時間均為震蕩探底行情。此次始于2007年9月的經濟下行周期,同時面臨經濟內生性的調整要求與國際金融危機的雙重壓力,預計下行持續(xù)的時間最少可能持續(xù)2-3年,因此渤海證券認為中短期內不具備啟動超級牛市行情的條件。09年A股運行軌跡更多的是演繹循環(huán)往復的下跌--反彈--下跌--反彈?下跌?反彈的周期性脈沖式反彈走勢,從操作策略看,把握每一次脈沖式反彈的交易性機會是09年制勝的關鍵,時機抉擇在09年變得異常重要。
從近期看,受拉動內需政策或導向影響最大的應當是那些與政府投資密切相關的行業(yè),主要是基礎設施建設?;A設施建設中包括鐵路、公路、水運等運輸設施,城市交通設施,城市供水、供氣、供電設施,城鎮(zhèn)保證性住宅,大中型城市的商務便利設施,大中型水利工程,大中型能源、原材料保障工程、公共物流倉儲設施,生產性服務公共設施、文化、體育、衛(wèi)生設施,基礎通信設施,基礎科學設施,公共安全設施等,這些都將成為政府新一輪投資的對象,是政策刺激和財政投資的主要著力點。由于財政傾斜和不可逆轉的政策支持,這類行業(yè)在未來幾年的成長潛力都是較為可觀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