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徐工重型成功推出了當時市場上最具代表性的K系列汽車起重機,在業(yè)界引起巨大轟動。借此之勢,徐工重型高層領導下達了一個振聾發(fā)聵的命令:“我們要做全地面起重機!”
當時可能還沒有人意識到,這一命令將在不久之后改變徐工,更改變國內工程機械行業(yè)整個格局。
徐工重型的技術團隊對于自主開發(fā)全地面起重機早已有過無數的期待,無數重規(guī)劃。在1994年與德國利勃海爾合作推出的160噸全地面起重機時,這種想法就萌動過無數次,但受制于德國企業(yè)技術的封鎖,遲遲未能付諸實踐,現在機會終于來了。徐工重型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副總經理史先信在談到當時的情形時說:“通過購買買不到核心技術,通過引進只能亦步亦趨,唯一的道路就是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那個時候技術研發(fā)手段還比較落后,但必須克服困難,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中國第一臺全地面起重機QAY25的任務下達后,整個技術研發(fā)團隊經常披星戴月,就如何構建25噸的雛形展開激烈討論,在切割、折彎、拼點、焊接、機械加工的各種設備旁邊,開辟了“第二戰(zhàn)場”,與一線工人一起,日以繼夜地琢磨、鉆研,為的是將圖紙變?yōu)橐患r活的實物。經過無數個日夜的努力,最關鍵的技術難題——油氣懸掛裝置也已成形(油氣懸掛裝置用以減少車體振動),他們終于松了一口氣,晚上踏踏實實的睡了一個好覺。
“第二天試車時,我們在前來參觀的領導面前弄了個大紅臉”徐工重型技術中心單增海主任說,試車時理論上已經完善的油氣懸架減震功能極差,工程師們在開動的起重機座位上顛簸著,要知道成熟的全地面起重機在顛簸不平的路上跑,即使是放碗水在駕駛室里,都不會灑?!澳菚r大家意識到,原來全地面起重機研發(fā)不是那么簡單,做好原理、做出零件根本就不夠,系統(tǒng)構建出來了,沒有試驗測試,系統(tǒng)各項參數都沒有確定,產品肯定是不行的?!?/P>
用以減少車體振動的油氣懸掛技術,是全地面起重機的關鍵技術之一。為了驗證系統(tǒng)的使用性能,技術人員對該產品進行了整車道路模擬振動實驗,通過近一年的試驗,獲得了大量寶貴的技術數據,根據實驗結果對系統(tǒng)進行了反復改進,經歷了從理論研究、試驗研究、運用研究的艱辛過程。
在研發(fā)最緊張的1年多的時間里,整個技術團隊一天都沒有休息過,全心撲在研制任務上,甚至沒有時間照顧出生不久的孩子,在烈日炎炎的調試廠,在每一道關鍵工序,技術團隊深入研究,悉心聽取一線工人的意見,及時改進設計不足。
終于,經過三輪的改進測試, 中國自主研發(fā)第一臺全地面起重機QAY25成功問世。無數次的試驗和改進讓他們體悟到高度成熟的技術是進行產品研發(fā)的基石,并將這一理念灌輸給每一個徐工人。
徐工重型由此走上了全地面起重機的研發(fā)之路,盡管這個頭開得有些曲折,有些不平順。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