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三一集團制造變革扎實推進,取得了階段性成就。
作為制造系統(tǒng)的重點工作,年初,各事業(yè)部均成立了以總經理為組長的變革推動小組,每周舉行一次制造變革推動例會,精益制造變革得到高度重視。
此前,通過大量培訓以及精益知識競賽,精益變革思想已深入人心。2008年6月,起重機事業(yè)部率先嘗試,推動制造變革。產能提升、勞動量降低給員工帶來的實在好處,使制造系統(tǒng)的一線員工和技術人員都已經接受并期待變革的發(fā)生。
這給今年任務艱巨的“精益化、精細化”推進工作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六化”各個突破
醞釀已經成熟,力量漸漸積聚。各事業(yè)部集全員之力,大力推行生產流程化、裝配流水化、下料與開坡口精細化、作業(yè)標準化、焊接組對工裝化、表面處理標準化等六項精益化重點工作。
從專業(yè)化加工到生產流程化制造,三一邁出了打造制造強企的重要一步。技術人員運用生產線平衡原理,繪制價值流圖對生產線進行分析調整安排,重新調整生產布局,并結合實際,對工人進行“一個流”生產觀念的培訓。到今年底,全集團主要大件“一個流”布局基本實現,新的生產方式為工人普遍適應。
要實現裝配的流水化,工時測量非常重要,但很多工人將工時測量誤解為減少收入而消極對待。為此,管理人員耐心解釋,消除了思想誤區(qū)。隨后,技術人員按作業(yè)順序對生產線進行調整,并通過“削峰填谷”的方法,對工位進行細分以縮短生產節(jié)拍,最終實現“一個流”裝配。
而MES系統(tǒng)的上線,實現了計算機輔助裝配,任何生產異常,系統(tǒng)都可以通過短信提醒的方式,及時反饋給管理者。
隨著制造變革的深入,下料與開坡口精細化也提上了日程。通過成立專門的工藝項目研究,調優(yōu)工藝參數,升級工裝設備,規(guī)范作業(yè)標準,下料和開坡口精細化水平明顯提升。
另外,作業(yè)標準化、焊接組對工裝化覆蓋率也達到100%,噴/拋丸質量普遍提升。
年底,精益生產“六化”通過驗收,目標基本實現。
■外觀精細化提升
根據年初制定的《三一集團產品精細化分類標準(12類)》,各個事業(yè)部、子公司對每種主機都編制了精細化整改圖冊,并確定了“圖冊整改”和“三不”(不配焊、不打磨、不刮灰)為精細化年度工作重點。
“圖冊整改”,即針對去年上海寶馬展上的邊孔縫粗糙、管線布局凌亂等12類精細化問題,對照標桿產品,制定成專門的精細化問題整改圖冊。
以前,由于引進工裝較少,結構件尺寸不能精確保證?,F場裝配時,多采用對結構件尺寸要求較低的現場配焊方式,嚴重影響了產品表面精細化水平。通過焊接組對工裝的廣泛推行,各個事業(yè)部的“不配焊”取得重大突破。隨著工人生產方式的改進,“不打磨”也較好解決。
生產過程中,通過改變工人粗放的生產習慣,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并使用了大量軟化工裝,原材料從下料的第一道工序起,就受到嚴格的精細化保護。質保部作為每道環(huán)節(jié)的直接監(jiān)督部門,按精細化12類標準嚴格把關,達不到精細化標準的零部件禁止轉運、接收,更嚴禁下線。
11月份驗收結果表明,精細化制作水平大幅提升。2008年上海寶馬展上出現的明顯精細化問題基本得到解決,特別在縫隙、覆蓋件、管路布置、附件等方面有明顯進步。
制造變革所取得的成就,為2010年的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據精益質量總部介紹,2010年的重點工作,即以現場為中心,建立標準化作業(yè)系統(tǒng),形成防止再發(fā)生機制。
具體而言,則是通過對“下料、成型、焊接、加工、裝配、涂裝”六大工藝、“流程化制造、工藝裝備、作業(yè)標準”三大主題進行全面的研究和應用,最終形成三一制造、質量及生產管理的系列標準,并建立SPS——三一生產方式的基本框架。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