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中國制造2025等戰(zhàn)略的推動下,裝備制造業(yè)不斷迎來新的亮點。國務院剛剛發(fā)布了《關于推進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的指導意見》,這份指導意見提出,“將與我國裝備和產能契合度高、合作愿望強烈、合作條件和基礎好的發(fā)展中國家作為重點國別,并積極開拓發(fā)達國家市場,以點帶面,逐步擴展。將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信、工程機械、航空航天、船舶和海洋工程等作為重點行業(yè),分類實施,有序推進?!?/p>
具體來看,上述12個行業(yè)可以分為四大類:一類是基礎設施,比如鐵路、電力、通信;第二類是生產原料,比如水泥、鋼鐵、建材、有色等;第三類是終端消費品,比如紡織、汽車;第四類是科技制造業(yè),比如工程機械、航天航空等。
既然要走出去,提升企業(yè)的總體實力勢在必行,而企業(yè)整合則是提高競爭實力的一種總要做法。
民生證券宏觀研究院發(fā)布的報告預測,隨著政策利好不斷增加,以及國企改革推進,亟待走出去的高端裝備領域最可能出現整合局面,其中,船舶領域的中船工業(yè)與中船重工出現整合的可能性最大。除南北船之外,電氣設備、機械出口等領域或將出現國企兼并重組潮。
復旦大學 公共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石磊認為,通過企業(yè)整合,可以提高企業(yè)的競爭實力和管理水平,參考過去的經驗,就可以讓企業(yè)走出去的過程更加順暢。
石磊:大規(guī)模的中央支持走出去是1999年出臺了一些政策,也包括當時的各產業(yè)重組,叫做先重組后出去。實踐證明那一輪走出去的情況很不平衡,總體上成功的很少,原因一個就是沒有進行有效的產業(yè)整合,競爭力并不是很顯著,管理水平并沒有提升,就盲目的走出去了。今后如果情況有很好的解決,無論對釋放國內的過剩產能,還是通過走出去強化在國際市場競爭力,相信都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南北車合并,從合并的類型來看叫同行業(yè)重組,從市場來說合并的成果比較顯著,至少它可以降低交易費用。如果走出去,我還是非常支持南北車合并的。但我非常強調,僅僅為了支持兩個大企業(yè)整合成一個強有力的實體走出去。我們選擇了一批比較好的制造業(yè),高端裝備制造我們的優(yōu)勢是比較明顯的,比方說南北車,還有一些面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設備制造業(yè)和家用電器制造業(yè),也就是高端消費品,這些在國內目前已經形成優(yōu)勢的,但是國內市場已經飽和了,走出去恰逢此時。還有一部分就是屬于中高端的裝備制造業(yè),就是科技含量比較大,像早期走出去比較成功的,像海爾主要是根據發(fā)達國家的不同的市場類型,進入不同的市場領域。這個對我們是有啟發(fā)的,就是我們不是籠統的說走出去,問題是我們把什么東西放出去,市場有多大,需求者對你的價格能承受到什么程度以及你在國際上的競爭對手以什么樣的方式跟你競爭,我們都要搞清楚。
從資本市場的表現來看,今天上午兩市微幅上漲,而裝備制造板塊的漲幅則超過了2%。在相關的1300多家上市公司中,多數股票飄紅,共有90支股票早盤漲停。
太平洋證券投資顧問董必文認為,國內優(yōu)勢行業(yè)中的國字頭企業(yè)可以成為下一步投資者關注的重點。
董必文:國企整合這個話題,我覺得大家可以借鑒南北車的整合,南北車應該是在國企整合中做出率先的榜樣。我覺得像《意見》中指出的包括鋼鐵、有色、建材、鐵路、電力、化工、輕紡、汽車、通訊等板塊,這些板塊大家可以關注一下相應國企背景的企業(yè),我覺得它在未來投資機會中可以好好把握一下。大家可以特別關注一下中字頭的(企業(yè))在未來比如具體的一些改革措施出臺以后,它會不會有一些就之前像南北車一樣的整合,包括像中字頭的中工國際、中國交建、中國鐵建,包括中國中鐵、中國建筑還有中材國際、中鋼國際等,還有一些鋼鐵企業(yè)的整合,我覺得國家在未來的發(fā)展中可能會集中這些企業(yè)的一些優(yōu)勢,在推出國門的時候才會更有力度。并且《意見》中還指出了在發(fā)展傳統工程承包優(yōu)勢的同時,也會充分發(fā)揮我國的資金包括技術優(yōu)勢,積極拓展工程承包加融資,還有工程承包加融資加運營的合作方式,就是現在說的比較火的BOT還有PPP的一些方式,我覺得大家可以特別關注一下包括近期應該在6月份會上市的一個叫中國中核,我覺得這也是一個整合比較不錯的上市企業(yè),應該在“一帶一路”之后也會隨著逐步的發(fā)展應該也是走出國門的一個重大利好。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