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下稱)組織的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方案評審會在北京召開,按照議程,會議將對中國標準動車組設計方案進行評審。
一位與會人士表示,鐵總的副總去了兩個,分別是分管鐵路科技和運輸業(yè)務的盧春房和楊宇棟。另外,原鐵道部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傅志寰也參加了會議。
與會人士稱,這次評審會將延續(xù)4天,將就中國標準動車組研發(fā)、制造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詳盡的論證。
出口以中低端產品為主
中國北車的一位人士表示,中國標準動車組研制工作從去年年中就已經開始了,“這個工作一直在做,這次出來了設計方案,應該算是一個初步成果吧?!?/p>
目前,中國高鐵走出去幾乎成為一項“基本國策”,國家領導人出訪國外時,言必稱高鐵,將高鐵作為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yè)的名片推銷到國外。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于8月22日視察鐵總,他在座談會上表示,每次出訪都推銷中國裝備,推銷中國高鐵時心里特別有底氣,“中國高鐵走出去不僅能帶動裝備和勞務出口,更會在國際市場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實力。”
不過,目前以南北車為代表的中國鐵路裝備制造企業(yè),海外出口仍以機車、中低速客車、火車、地鐵車輛等中低端產品為主。中國南車2011年曾銷售一批動車組給格魯吉亞,不過北車人士表示,這種動車組是電動車組,時速在200公里以下,此類電動車組、內燃動車組南北車都有出口,嚴格意義上它們只是一些輕軌列車,與國內民眾所熟知的高速動車組并非一個概念。
上述北車人士稱,目前北車海外市場主要以非洲、東南亞、拉美、中亞、中東阿拉伯地區(qū)為主,歐美等高端市場仍然“不得其門而入”。其中的一個原因是高端鐵路裝備市場長期被日系、歐系兩大集團壟斷,其代表公司為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日本川崎重工。中國高鐵原先也是引進這些鐵路巨頭的技術和標準,雖然近幾年來中國動車組的自主化和國產化步伐在加快,但一些核心部件和軟件系統(tǒng)仍然受制于國外。
多平臺整合
“中國高端動車組存在的另一個問題是,當年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chuàng)新,將日本川崎重工、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加拿大龐巴迪的產品和技術全引進了,國內等于有了四個產品系列和技術平臺,這對于中國動車組的部件標準化、平臺一體化是個很大的阻礙因素。中國目前希望將這些分開獨立的平臺進行整合,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和集成平臺。”該人士表示。
此次中國加快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制,也是被中國鐵路“走出去”倒逼所致,目前中國的高端動車組出口,被拒于歐美等發(fā)達國家,一個原因是在自主知識產權上中國還未能完完全全站得住腳,“人家只認歐系、日系,只認四大巨頭,對中國動車組究竟是否是自主研發(fā)的依然是存疑的?!痹撊耸糠Q。
不過,中國動車組也有世界其他國家沒有的優(yōu)勢,接近中國鐵路總公司的一位消息人士稱,中國的動車里程比全世界加起來都要多很多,且中國幅員遼闊,地理、氣候條件復雜,例如高寒地帶的動車組,其他國家沒有,將在新疆沙漠地帶運行的防風沙動車組,國外也沒有,中國的動車組每天都在這么長的線路上跑,積累了很多技術、運營、維修上的經驗,這些是國外其他巨頭沒法比的。
上述評審會的與會人士表示,研制中國標準動車組的主要目的是,針對中國高速動車組的運用需求,通過自主創(chuàng)新,打造適合中國國情、路情的高速動車組設計制造平臺,實現(xiàn)全面自主化;建立統(tǒng)一的技術標準體系,實現(xiàn)動車組在服務功能、運用維護上的統(tǒng)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自主化、系列化和簡統(tǒng)化為目標,打造中國標準動車組品牌,助力中國高鐵 “走出去”。
據(jù)悉,中國標準動車組的研制工作由中國鐵路總公司主導,組織科研團隊,堅持產學研用一體化推進,將分階段研制時速350公里中國標準動車組。
友情提醒 |
本信息真實性未經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證實,僅供您參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已經本網授權使用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工程機械信息網”。 |
特別注意 |
本網部分文章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行業(yè)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本網論壇上發(fā)表言論者,文責自負,本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論壇的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本網所提供的信息,如需使用,請與原作者聯(lián)系,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涉及版權需要同本網聯(lián)系的,請在15日內進行。 |